第二十八章 苏浩里之败(1 / 1)

平心而论,吴欢太过于自信。

他在自己老爹的光芒下成长,再加上登基的前面六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让他觉得自己的王者之师必然能克服困难,取得大胜。

可是他忽略,或者无视了一个问题。

天气。

十月份是什么时候?北方草原已经开始降温,哪怕是中原地区也已经准备立冬。

十月十八,吴欢决定出兵,调集军队。

十月二十七,业军就正式出动了。

好家伙,就TM十天。

出动五万中央军。

搁在吴立炎时代可能没什么问题,可是吴欢时代,六年没打仗了。

中原地区慢慢的承平日久,阻止和动员能力已经下降。

在就导致一路上的郡县民夫,物资都还没有准备多少,就已经匆匆忙忙赶往前线。

林启大军抵达阴山大营的时候,这里的宿卫军有三千,本地骑兵机动部队一千五百,运粮和物资的民夫三万余人。

粮草储备只够大军半个月,其余的都还在后面。

林启本来是想第一时间发起进攻,强势介入草原的内乱,可是碍于粮草,只能镇定。

这一次担任林启副将的是他的堂弟,南越公林德。

两位国公级别的人物出场,阵容可不小。

底下的郡县运输官员为了表现,也是没日没夜的驱使民夫,几乎是把他们的休息时间全部压榨!

以至于一时之间,从山西到陕西北部的一大片地区,民怨沸腾。

不过好在,因为前几年大家过的日子还行,都上有老下有小,日子有盼头,就没有什么揭杆而起的事情。

林启出现在阴山大本营,战术已经布置好了。

梁坦子的骑兵开路,打着予成可汗的名头收拢柔然军队,他作为定海神针就在背后跟着,一旦有人想对予成可汗下手,就会知道前后八万业军夹击是什么感受了。

林德在大本营担忧的提出目前天气问题,可能不好战斗。

林启则是坚定的表示:“本部军尚且惧寒,不欲出战,鲜卑小儿也定然如此!”

咱们怕冷,鲜卑肯定也怕!那就比拼意志力!干翻他们!

林德欲言又止,只能点头。

十一月中旬,梁坦子护送予成可汗大军在漠南地区的苏浩里草原,没过多久就遇见了大暴雪,大军原地安营扎寨了五天。

因为大雪,物资暂时供应不上了。

原本呢他们自己带的粮草还能供应六天,可是因为一路上予成可汗收拢了自己的人,以至于人数从三万变成了四万三千多人。

我了个乖乖,加上三万多马匹,人吃马嚼,梁坦子当成就蒙了。

主要是也不知道自己背后的粮道什么时候打通,于是只能对外宣传粮食够吃。

这件事情不能外泄,除了必要的工作人员,梁坦子就告诉了予成可汗一人。

正是因为这个事情,导致了大军全部崩溃。

予成可汗和他老爹吐贺真可汗可不一样,吐贺真从444年登基,和吴立炎同一时间为君主。

他上位那年,还被北魏军暴打,直到449年业灭北魏,才能松了口气,为了过几天安生日子,他几乎是全方面认怂,给大业当狗。

予成年轻气盛,从小就看不惯自己老爹对业朝唯唯诺诺,直到现在,跑去给业朝求援,也只是为了获得军队支持,方便回来集中自己的旧部,打败那些叛乱的叔叔们。

所以他根本不会真心实意跟着业朝。

这也是吴欢和梁坦子他们失误的地方。

毕竟柔然给大业当狗太长时间了。

从公元451年吴立炎北伐暴打拓拔高远,时至今日(464年),已经十三年多了。

加上予成已经山穷水尽,被逼无奈的入朝请求帮助,任谁都会认为予成肯定把大业当成救命稻草,言听计从。

可惜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大业是打服了吐贺真,让吐贺真感受到了恐惧,可是年轻的予成可没有告诉过业军的暴打。

得知粮草不足,他第一时间是来到了自己的大营,连夜召集七位心腹商量怎么办。

其中有六人觉得,业军如果送他们回去,那么肯定会借此机会,干涉控制他们的内政!

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依靠现在的一万多人,剿灭三万业军!然后打包粮草军械,携带大胜之威,强势回归!

到时候肯定能让其他部落首领俯首称臣,弃暗投明。

至于和业朝结怨,那又如何?双方当年本来就是有恩怨,齐王之乱的时候,吴立炎联合北魏军队绞杀柔然大军,这件事可是他们的奇耻大辱呢!

想到这里,予成点头,然后表示,再等两天,如果业军粮草部队还是没有过来,大雪还是没有停,那就对业军发起偷袭!

两天后,大业的物资还是没有送到。

当天下午,予成集齐了自己的心腹,安排了八百多人行动。

第一时间就是绞杀指挥部,还在睡觉的梁坦子听见动静第一时间想查看情况,仰面而来就是予成可汗和他的亲兵。

看着这些人,他反应过来,而是询问:“鲜卑袭击?”

“借尔粮草军械一用!”予成可汗面目狰狞的说。

紧接着手下的人直接把梁坦子架起来。

然后就是大规模无差别的袭击绞杀业军。

每每看着这一战的战况,我都觉得十分憋屈,替大业军队感到可惜。

哪怕粮草不济,哪怕出兵匆忙,哪怕天降大雪,哪怕久疏战阵。

他们都在这一次北伐中坚持着,并且一马当先,冲锋在前面。

他们没有败于柔然大军,也没有败于鲜卑大军,而是败于盟军手里。

予成可汗利用了他们的信任,对他们痛下杀手!

五天后,大雪停了,业军后勤部队以及林启军队的斥候小队一起来到了梁坦子部的大本营地。

当他们看到眼前的一幕,无一不是大惊失色!

史载:业军见闻,大骇!称,自圣治年间起,未闻业军有如此之惨烈之败!

圣治元年(434年)起,大业军队什么时候在北方草原让人成建制的剿灭过?几乎毫无反抗。

柔然十几年臣服大业,业军和他们住在一起警惕性都没了,谁承想临了来了这一下。

十二月初二,得知梁坦子部发生这种事的林启,瞬间蚌埠住了。

他跪在地上,向着北部梁坦子部全军覆没的方向哭泣起来,表示这一切都是他的错。

是林启的错误吗?有他的份,但更大的一部分还是因为整个业朝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太过于相信柔然的臣服,太过于着急要平定北方,太过于冒进。

先锋军全军覆没,而且还是精锐三万铁骑!这一战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因为草原上没有战果,在辽州地区的苏允只能按兵不动。

既然如此,林启手底下五万精锐加上边军数万,面对茫茫大雪的草原,失去柔然支持的漠南地区,就没有了优势。

予成可汗的反叛对业军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面对这种情况,十二月初五,林启下达撤退命令,大军退回阴山以南地区,安营扎寨,自己则是带着林德,亲卫五百,南下关中前往洛阳,等待皇帝发落。

十二月十九,林启着急忙慌的赶到了洛阳,第一时间觐见皇帝。

这个时候朝堂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上下哗然。

这一场惨剧被称之为苏浩里之败!(地处苏浩里草原)(注1)

五军将军府的武将统一得出结论,明年开春,柔然和鲜卑部落会大举南下,扫荡中原边境!

林启林德两个人跪在地上,也是一言不发,皇帝吴欢在上面表情难看到了极点。

紧接着下令,让林启林德两兄弟全部回家闭门思过,卸去他们身上的一切职务!

然后下令边境线各个重要城镇,开始坚壁清野,朝廷会给每个边境城市输入一次粮草和三百到三千不等的援军。

以此预防明年北方胡人南下。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其实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情况,所以吴欢马上把洛阳城内有点实力的将领全部召集起来开会。

其中比较重量级的是李旺和宇文峥。

他们两个都有南征北战的资历。

可是面对目前的局面,他们建议让辽州的苏允出面。

原因很简单,他们两个自认为资历不足,不如苏允。

李旺(425-465)。

宇文峥(421-465)。

苏允(398-466)。

一个40岁,一个44岁,而苏允已经66岁了。

公元422年,三郡地区人士的苏允跟随了大周三郡统帅甘祖,然后一起进攻北魏。

在攻克太原的战斗中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得甘祖看重。

425年,甘祖被暗算而死,大周军对平城发起进攻,苏允获得先登的战功!

同年,大业开国,苏允被封为平男爵(公侯伯子男第五等爵位)。

427年任职盛乐城(位于平城西北部)将军,率领一千一百名业军捍卫北方。

433年,业朝割让平城地区,苏允被迫撤退,然后任职雁门关副将,守备北方鲜卑族。

448年,跟随吴立炎北伐,449年,平定北魏,封为平子爵!

然后从449年一直到454年,苏允都是任职平城太守,掌控一方军政大权。

在454年,掌控柔然骑兵,协助进攻高句丽,收复辽东。皇帝吴立炎改封苏允为辽州伯!

454年底,苏允任职辽州大将军,太守,掌控一方军权!部分政权!

458年底,吴欢上位,为了平定内外人心,拉拢军队大佬们,给很多人提升了待遇,而苏允也是如愿以偿,辛苦了整整37年,终于在大业帝国成为了侯爵!

辽东侯!

454-464年,整整十一年,苏允南压高句丽,北慑柔然,鲜卑残部,名声响彻关内外!

这样的人对吴欢也是忠心耿耿,可堪大用!

可是为什么吴欢第一时间没有想到他呢?原因很简单,苏允不是混洛阳圈子的。

吴欢甚至于没见苏允几次!

这个世界最复杂的就是人心,最不可考验和相信的,是人性!

所以吴欢一开始选择了梁坦子,林启,林德,现在又优选考虑宇文峥,李旺,就是因为这些年大家都是混洛阳的,知根知底!

相比之下,苏允作为一方军队的大佬,让他入京,并且再掌控洛阳地区精锐。

换做是谁都要考虑清楚。

这一次宇文峥和李旺都推举苏允,让吴欢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老将军了。

(注1:苏浩里地名虚构,本书纯属虚构。)

最新小说: 不负生 弱点情怀 茫城 明光长昼 象棋俗人 西海的故事 蜉蝣死梦 明末的王朴 梁人者说之二1996一1997 子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