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蓝田掌军(1 / 1)

公元466年,大业启文八年,正月,伴随着辽国公苏允的病逝,赵国公蓝田算是彻底掌控了北方。

他第一时间下令,全军坚壁清野,边境线上不允许一针一线跨过长城。

紧接着立马拿着皇帝给他的权利,组建自己的亲军一千五百人。

然后就真的一点动静都没有了,一晃眼,直接来到了七月份。

七个月时间里,北方的警备状态一直没有解除,蓝田以极其强硬的军事力量把守边境,别说是柔然鲜卑了,连马匪强盗都没有。

整个北部安静的可怕。

辽州地区驻军三万五千,燕赵地区驻军五万七千,平城山西地区驻军五万,河套地区驻军三万六千,西北河西走廊驻军五万,核心指挥部太原驻军五万。

合计二十七万八千余军,全副武装,整装待发的待在边境线上。

这些人一旦长时间离开原来的驻地,就会出现许多的问题。

比如说农耕。

原本这些军队都是有军田的,战时上阵,闲时种地,甚至于其他军队也是在附近驻军,农忙时间就回去从事生产。

可是现在这些人大半年不回来,那些地怎么办?而且大军在边境线上,每日的吃喝拉撒,可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

原本在洛阳或者邺城地区,土地肥沃,盛产粮食,军队多数在这里驻扎,比如说业军的几大主力军。

现在跑到北方去了,粮食根本不够自给自足,只能大老远运输,成本几何增长。

皇帝明天看着军费开支消耗,头都大了,但一想到要平定北方,只能忍着,然后让人务必保障蓝田大军的军需。

而此时此刻,一个消息传来,也是人烦恼了一年的皇帝和朝堂喜悦了起来。

北方草原,鲜卑拓拔高远和柔然予成可汗干起来了。

一年前,公元465年八月份,鲜卑大军撤出山西地区,回到了草原。

十二月份,一场大雪袭来,导致柔然和鲜卑的牲畜十之五六全部冷死!这种情况下,草原瞬间物资匮乏起来。

人还是那么多人,可是吃的东西少了,虽然前一段时间抢了大业很多金银珠宝,生活用品,但没有吃的,一切都是白搭。

更可怕的是蓝田走马上任就开始坚壁清野,严格控制贸易,导致他们手里的金银财宝全部都废了。

那怎么办?只能把目光放在有粮食的人身上了。

就这样,鲜卑和柔然相互盯上了对方。

本来就是关系不好,拓拔高远还收留了予成可汗的叔叔,这不干他一炮?

可惜的是,因为大雪的缘故,业朝官方并不知道北方的具体情况,只能通过一些零零散散的人员口述去记录这件事情。

双方开战的时间是在466年二月份,予成可汗点兵八万骑兵,拓拔高远点兵十五万骑兵,双方干了起来。

原本予成块顶不住了,可是没想到突然一阵大雪,向着拓拔高远的方向吹的,以至于拓拔高远只能下令撤退,一路上损失惨重,阵亡,冷死,逃亡的,至少有五六万人。

予成可汗获得了一场大胜,几乎劫掠了鲜卑部落一半的牛羊马。

到了四月份,不服气的拓拔高远率领三万精锐骑兵,发起突然袭击,直接进攻柔然大本营。

大本营内的予成可汗惊慌失措的撤退,虽然侥幸捡了一条命,但大本营内的全部物资都被鲜卑族打包带走,并且所有战俘全部斩杀,筑京观!

此战,予成可汗几乎是仅以身免,事后聚拢军队,也只有七千余人,短时间内难以兴风作浪。

而也是这个时候,一直被关押囚禁的梁坦子也是被拓拔高远带回去,继续关押。

拓拔高远试图招揽梁坦子,可梁坦子没理他。

六月份,予成可汗集结五万人,也是偷袭了拓拔高远,双方血战,不分胜负,此战也是极大的消耗了双方的战力。

而也是这个时候,一直被关押的梁坦子,不见了。

虽然不清楚北方具体情况,但得知两家不合,文帝吴欢立马给蓝田去信,问他现在是不是北伐的时机。

而蓝田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是镇定自若,然后回信告诉皇帝,至少还需要大半年,才是最佳的出兵时间。

得到消息,吴欢虽然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等待。

朝堂上不少人都上书,想把蓝田换下来,表示他拥兵自重,以及在北方日费万金,寸功未立。

而吴欢依然强硬的表示支持蓝田。

十月份,鲜卑拓拔高远忍不住了,决定趁现在业朝虚弱,南下劫掠物资。

而回应他的,只有坚壁清野的边境。

为了获取物资,拓拔高远分兵一千,深入业朝内地,几乎是绕过平城,靠近了雁门关。

雁门关将领第一时间发起进攻,联合平城内的一万人围追堵截,吃下了这一千人。

拓拔高远还想趁此机会,截杀平城守军,可是听说蓝田竟然带人来到了雁门关,向平城进发。

为了一探究竟,拓拔高远亲自率领三百骑兵前去观察,发现经过一年时间,业军看起来训练有素,士气大涨,于是心生退意。

担心被业朝的大军包围,以及柔然可能会在背后下刀子,他只能撤退。

此战鲜卑北魏没有捞到一点好处。

公元467年,四月,北方的寒冬已经开始消散。

与此同时,一支八千人的骑兵悄然从平城出发,踏向北方草原。

统领者是葛不弃,班容。

他们以极快的速度,跨越广大的漠南地区,兵峰直抵乌骨里草原地区(今蒙古国宗温都尔汗地区)。

两个月前,蓝田通过草原回来的商人得知鲜卑拓拔高远大军驻扎在这里,于是布局了这一次进攻。

八千骑兵一路上所向披靡,小中规模的部落一个接着一个被剿灭,每一次战斗业军都没有过多停留,都是获得足够的粮食补给后就离开。

这个季节草长莺飞的,许多游牧民族部落外出放牧,挑这个时候就是为了减轻后勤压力。

而为了给两位深入敌军腹地的将领助威,蓝田在大军出发的同一时间,号令边境线全军出击!不管能不能遇见敌人,全部都上草原溜达。

这些队伍里,最夸张的就是辽州军,在苏允侄子苏佐的带领下,远离国境线,深入草原五百里。

还真让他找到一支鲜卑的留守军,五百多人,全部歼灭。

五月初,根据行军记载,葛不弃,班容大军抵达乌骨里草原,遇见了一个极大的部落,根据描述和记载,这个部落男女老少有二十余万!这放在草原上算得上是极其庞大的部落了。

所以葛不弃认定这是拓拔高远大本营,于是发起进攻!

八千业军深入草原,一路上杀人灭口,并且极速前进,所以鲜卑部落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面对突如其来的八千骑兵,留守的鲜卑将领组织青年反击,可惜无济于事,仓促之间难以形成战斗力。

业军整整拼杀了两天两夜,最终彻底剿灭这个部落!除了部分青壮年骑马跑了之外,剩下的人一个不留!

根据葛不弃和班容自己的说法,这一战光是斩首的青壮年就有八万七千余人!其余女人小孩不做数。(业军和秦朝一样按照人头记军功,在此基础上,审核极其严格,只记青壮年的头颅。)

得到的牛马羊数以百万计,因为带不走,班容下令,一把火连带尸体和物资一起烧了!

一个二十多万人的大部落,瞬间烟消云散!

干完这些事情,葛不弃第一时间下令撤退,原因很简单,他们抓了几个活的问过了,这个时间段鲜卑北魏皇帝拓拔高远率领八万精锐在西边和柔然开战,所以他们才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剿灭那么大的部落。

而班容却不同意退兵,而是建议在拓拔高远回来的路上伏击!

葛不弃是本次军事行动的最高统帅,他拒绝了这个提议,原因很简单,此战他们损失了六百多人,人数已经不足八千。

而根据情报,拓拔高远出去带走了八万多骑,双方实力悬殊,相差十一倍!

伏击也不好打啊,而且这里是别人的地盘,他们人数不多,如果被人包围并且打持久战,这些人都得饿死。

于是大军回撤。

业军这一次突袭取得巨大的成果。

事情到这里,我还是要提一嘴,说一说这一场战斗的阴暗面。

当年拓拔高远掠夺了不少业朝的百姓回去为奴为婢,而此战不仅仅没救回来一个,反而是连提都没提。

那这些被掠夺的业人去哪里了呢?

或许他们已经被杀红了眼的业军当成军功了……

六月初,葛不弃,班容大军凯旋,蓝田在平城迎接他们。

这一场战斗如此顺利并且收获如此丰盛,大大的振奋了人心。

此战,每个人都带回来了十几个左耳,证明了自己的斩获,蓝田也是毫不客气的嘉奖他们。

其实从后来的情报来看,如此巨大的战果极有可能是葛不弃和班容吹的。

原因很简单,北方并没有记载拓拔高远回来之后有多么失态。

还有一点,如果真的是拓拔高远的大本营,何至于连一个北魏高层都没抓回来?

其实葛不弃他们真正的情况应该是遇见了一个十万人左右的部落,肯定是隶属于拓拔高远的,并且也是守备空虚。但绝对不是主力大营部落。

所谓的斩杀二十多万,青壮年七八万,牛马羊焚烧上百万,水分极大。

但确实带回来了八万多只耳朵,证明他们确实是杀了很多人,可是葛不弃表示一个人带人头十几个回来太碍事了,就只能留下耳朵了。

这里的操作空间就大了,你怎么知道这个耳朵男的女的?只要不是带小孩子的耳朵回来,上面的人过来清点根本看不出来。

蓝田这种老将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猫腻,只不过他不在乎。

因为业朝需要这样的大胜利来振奋人心,他也需要这样的胜利向皇帝吴欢说明自己的战术是对的。

反正犒赏将领士兵的钱是中央出的,关他屁事。

通过这件事情卖了葛不弃和班容一个面子,大家皆大欢喜。

其实只要这一战葛不弃军队不损失惨重的回来,蓝田就是成功了。

因为这说明了此时此刻的草原的确是极其空虚和人烟稀少。

这一点证明了蓝田心里想的,也证实了柔然鲜卑去年大打出手是真的。

最新小说: 不负生 弱点情怀 茫城 明光长昼 象棋俗人 西海的故事 蜉蝣死梦 明末的王朴 梁人者说之二1996一1997 子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