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打球去?”我像只探头探脑的小松鼠,半个身子探进马老师办公室,扬了扬手中雪白的羽毛球。“马上改完这几份作业!”马老师推了推眼镜,眼角的笑纹里藏着跃跃欲试。
这位新来的英语老师,短短一个月,就和我成了“羽球搭子”。开学那会儿,英语课上哈欠声此起彼伏,像传染的瞌睡虫。马老师讲“勤能补拙”,让我们写学习目标,我却“怼”了回去:“老师,您就没有怎么努力都做不好、不喜欢的事?”他坦诚地说:“有,运动。”我立刻接话:“英语对我们来说也是这样!”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点头,眼睛里满是“找到同盟”的雀跃。
本以为会挨批,没想到下课马老师却找我聊天。得知我是羽毛球高手,他爽快答应和我“交换技能”——我当他的羽球教练,他为我定制英语学习计划。
第一次打球,马老师动作僵硬又紧张,围观同学一哄而上,他连握拍都变得别扭。我收起“杀气腾腾”的球风,轻轻发球,让老师逐渐适应。我偶尔来个漂亮的扣杀,博得马老师夸赞。
中场休息时,马老师“反守为攻”。他晃着手中的球拍:“知道羽毛球用英语怎么说吗?是‘badminton’,两个‘n’可别忘咯!”他边说边在空中比划,生动讲解自然拼读法,连围观的同学都听得入了迷。我好奇追问球拍、球场怎么说,他却狡黠一笑:“且听明日分解!”
第二天,马老师带着酷炫的课件闪亮登场。他从羽毛球的词源切入,像打开了英语世界的百宝箱,巧妙引入词根和联想记忆法,一堂课下来,大家眼睛里都闪着求知的光芒,积累的单词的热情极度高涨。
随着打球次数的增加,我对羽毛球的热爱似乎感染了马老师,他逐渐开始享受流汗时的酣畅淋漓,同时在我的带动下,班上开始了单词记忆打卡。后来,我要转校了。临走前,我把画着笑脸的羽毛球塞进马老师手里:“这是新教练,替我监督你!”如今,我还常想起和马老师打球的时刻,以及她给我的鼓励,都能看见羽毛球场地上,跃动的身影和飞扬的笑声。
1.当畏难之事邂逅心中热爱,每一次坚持都如同在荒芜处播种希望,岁月流转间,终会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绚烂之花。
2.那些曾让我们望而却步的难题,一旦被注入热爱的火种,便能在坚持的淬炼中,从沉重的巨石化作手中熠熠生辉的美玉。
3.以兴趣为舟,渡畏难之海;借热爱作桨,破犹豫之浪。持之以恒,终能抵达理想的彼岸,将看似艰难的挑战,谱写成惊艳时光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