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差10块钱的学杂费(1 / 1)

小时候刚开始上学幼儿园是可以选择的,想去了就交钱,不想去到年龄直接上一年级,大部分小孩子不是不想去而是父母觉得这笔钱又贵又多余,就像你要说服大山里的孩子父母不在村里上学借钱把孩子送出大山上学一个道理,我感觉是这样的。

我妈只会教我十以内的数字和加减法,拼音字母对她来说,只能教我读最基础的,读音就不要讲究了,她也小学没毕业,因为给她的语文老师照顾孩子,老师带孩子来学校上课,老师教学,孩子跟我妈坐一起玩,能想象我妈小时候多喜欢孩子吧,现在感觉骨子里还是喜欢的,那个时候老师也是初中毕业,上课的形式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精确到一节课45分钟。我妈帮老师带孩子的这几个月,孩子很好,妈妈很开心,没过多久妈妈退学了,也不单纯是因为成绩,可能是姥爷打她了,可能是赌气,妈妈小时候算是不服管教有个性那一类的,现在,你看我妈对我的教育方式就知道了,我承受了双倍的希望。

到年纪就去一年级报道,那个时候上学的东西不多,铅笔盒、铅笔、本子、书包。铅笔盒一个班花钱买的也就两三个吧,大部分是用家里装别的东西的铁盒子代替的,铁盒子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我铁盒子也没有,因为能用铁盒子包装的东西也不便宜,我们家怎么会有。我的铅笔都是在家削好的,削笔刀也要钱,只削外面的木头,削尖了浪费铅笔,我需要自己写字把它磨尖,那个时候对字体的要求真不高,在一个格里就行。但是没有盒子削好的铅笔容易断,我妈就把以前用完的铅笔上面装橡皮的那个弄下来给我当笔盖,铅笔削长了容易断,所以刚刚好。书包有,家里能装东西的袋子有,妈妈手艺好,一些旧衣服缝一下就是包,想上学的我什么都不要求。

因为我妈的教导我的学习成绩还行,双百是每次我妈的基本要求,这个是我能继续呆在学校的前提。我妈就是这么吓我的,虽然手段很低端但是很有效,每次考试都要多检查几遍,错一个就是下学的结果,这个对我来说在当时并不难,妈妈都是提前教我的,别人写一张大字我写十张,别人写十遍我写100遍,妈妈总是认为只要你勤奋就能学好,那时的成绩很好。但这个事情的后续影响就是不管什么时候考试,准备的再充分,我也无比紧张,刻在骨子里的反射弧。

对妈妈来说最难的是直到我升二年级,我一年级的学费还差10块钱,也不多,半个月生活费,但是交了就没有生活费了,得吃饭生活,所以这个是可以能拖就拖着的,学必须得上,有点无赖的味道…我的另一个恐惧来自老师,跟成绩无关,我特别怕老师把我单独留下,为此上学的时候除了考试,我无时无刻不在减少我的存在感。这个总得面对,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从一开始的一个月崔一次,到两个星期崔一次,到后面下最后通知再不把学费补齐就不用来了,后来我只记得每次我妈都说老师吓唬你的,别老师一说什么你就信,下个月就有钱了。直到二年级办理转学去姥姥家所属的镇上学习,我也不清楚学费补齐了没有,那个时候办学真的是件良心事儿,要不然根本办不下去。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记得交不起学费这件事,都是长大了妈妈说的,那个记忆才被唤醒,毕竟从去了姥姥家以后我几乎没在为上学的费用担心过,那个时候妈妈去广州打工,蹬缝纫机那种,熬大夜…那段交不起学费的日子里,关于学习,我记得的只有拿完整的双面都写满的旧本子才能换新本子,是那种写了又擦掉再写一次,这样一张纸可以用四次;只有拿没法再削的旧铅笔才能换新铅笔…。

我不能看到别人扔掉没写完的本子,长大以后也是,我每个学期都会把我的作业本、笔记本什么的都整理一遍,把剩余的装订在一起,哪怕剩一张也得撕下来,哈哈…有点怪异。我会保留一些用过的笔记本,偶尔翻看,更怪异的是我大学毕业工作三年了,大学发的草稿纸我还带着,没扔掉。这个东西不止我自己这么做,我的弟弟也深受其害,每个学期结束整理不要的东西,我总能给他从扔掉的东西里搜罗整理好几本装订的草稿纸,他拿来验算打草稿的纸从来都用不到新本,反正在我面前是这样的,我觉得挺好!

最新小说: EMO?不可能的事! 神印:身为圣女我拐走了魔族太子 梁人者说之春风文心集 池梨落时归来 境由心造短篇小说集 梦想成为网文作家的陈九道 我那柔弱不能自理的夫君稳定发疯 一纸不谅书 翰春集 屡次想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