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带给人类最大的教训便是人类从不铭记教训。
----------------------------------------------------------------------------------------------
跟蛮荒世界纳法尔不同,奥米达斯一号是有巢都立世的。
虽然马卡里乌斯用一发病毒炸弹送奥米达斯一号的生态圈归零,但是帝国连氧气都需要靠星际贸易进口的星球还少吗?
生态崩溃对帝国而言,不叫个事儿。
而且为了事后便于回收再利用,不是给奥米达斯一号留下了单细胞的水藻吗。
有水,有水藻,奥米达斯一号的氧气好歹不用花钱买。
有福哇。
巢都的居民有福哇。
整颗星球的精华所在,便是位于星球赤道附近的巢都。
以前这座巢都叫什么,已经不好查证了,毕竟原住民连头皮都没留下。
如今,这座巢都就叫奥米达斯。
光秃秃的地表,是病毒炸弹生效时,崩解的细胞发热,点燃了易燃的血肉泥浆。
有机物的大溃败发生后,重新回到奥米达斯一号的叛军们首先为了争夺巢都控制权大打出手。
经过七年的高强度作战,远征军哪个星界军兵团不是诸武精通心狠手辣。
这一打,就打了十年。
每一支参与巢都大乱斗的星界兵团背后都有更大军头。
光投入不产出是怎么个事儿啊。
于是头头脑脑的一商量,先停战吧,恢复巢都的控制系统要紧。
帝国科技,震撼人心。
搁古泰拉,工厂荒废二十年,维护的高昂费用能建两座新的了。
但是帝国的设施,不间断运行一千年是机械教偷工减料吃回扣了。
本就是内贼,媾和的星界军们很快拿着上边大人物提供的验证手段重启了当时被阿斯塔特关停的巢都空气净化系统。
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已经衰变劣化的崩解病毒迅速随着通风管道排出巢都。
帝国的生物贤者不是慈父纳垢,机械教设计的崩解病毒,也得遵守生物学基本原则。
十几二十年了,再厉害的病毒在失去宿主后也该自然消亡了。
而奥米达斯虽然劣化却完全存在的病毒表明了一件事情。
病毒依然通过水体当中的单细胞生物为载体顽强地活着。
那可怎么办?
那可真好办。
通风系统不再是叛军争抢的核心设施,水厂净化装置才是重中之重。
帝国早在万年之前就搞定了钷素的全产业链全专利研发。
这是难得的非黑暗科技年代遗产。
钷素,不是指自然界存在的某种天然元素,而是任何碳元素在氢元素氧元素开过银葩后生下的孩子,都是钷素。
说人话就是人类帝国打通了碳元素的全科技链,掌握了真正的C语言。
这便是战锤宇宙,这便是人类帝国,总是会在漫不经心的角落让你发现他的恐怖真相。
虽然奥米达斯一号的星球地表已经荒漠化,但是海洋还在,水还在,水藻还在,生物质也不缺。
利用C语言,搞C+/C++的技术应用,合成淀粉养活三十亿人实在过于简单。
帝国著名美食尸体淀粉就是这么来的。
尸体淀粉可以是回收尸体制作的,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只存在于中小型星际飞船质量补给困难的场合。
对于巢都的专业工厂来说,拿尸体去制作淀粉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人类掌握的是C语言,不是元素周期表霸权,人类尸体那么复杂的化学成分,分解起来很麻烦的,就算不讲究品控质量,骨头茬子磨损了机器也是极大的运行风险。
这可是人命最不值钱的战锤宇宙呀。
对于奥米达斯一号这颗星球来说,在无法获得帝国支持的情况下,整颗星球最有价值的便是这个巢都。
星球上其他为了采矿衍生出的人口聚集地本质上都是在为巢都服务,无法独立存在。
这是阿斯塔特与帝国海军最喜欢的局面。
也是星界军最痛恨的局面。
死磕巢都,不知道得拿多少人命去填。
纳法尔投降了,男女老少按照他们原有的组织架构被粗暴的划分成了一百三十个临时性的星界军团。
纳法尔一到一百三十团。
每个团两万人,团上校自己选,团政委自己定,团队连长看着办,连队士官请随意,全家老小连带岳父岳母小舅子一个班更是司空见惯。
很神奇的一件事儿,胜利天平号的轰击炮并没有摧毁纳法尔的权利核心。
帝国什么尿性,叛军一清二楚,有见识的外来户早跑了,死在轰击炮下的二十万人,都是自以为想当然的那种。
人不能,总不会,应该是,还能谈......
醒醒吧,这可是帝国的惩罚舰队!
活下来的都是对这个炼狱银河有所了解的老兵油子。
哪怕审判官奥达奇的布置安排不当人,纳法尔一到一百三十团也接受了自己将成为炮灰的事实。
留在纳法尔就是慢性死亡,就二百多万人口,迟早被绿皮兽人吃干抹尽,来奥米达斯讨生活反而是正经出路。
百万人口规模的行星内运输,在帝国海军眼里根本不算个事儿。
奥达奇为什么要带两个团的正规星界军,不是用来当攻坚主力的,而是用来防备运输过程中,纳法尔的刁民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帝国的一艘护卫舰,常规舰员就有五六万人,这种一周左右的短途运输,额外塞两个团毫无压力。
真正麻烦的反而是怎么把纳法尔的人口和他们舍不得的瓶瓶罐罐运到星球的同步轨道。
正常来说,帝国的解题思路是修太空电梯,直接修一根万米以上的轨道塔,将地表基座和同步轨道的空间站连在一起。
又或者是直接在那些对床架屋,把巢都的巢顶直接修到星球同步轨道的高度直接当空间站用。
那么什么都没有,应该如何解决从行星地表到同步轨道的最后十公里痛点问题呢?
答案是阿维鲁斯驳船。
雷鹰和风暴鹰炮艇是军用品,在追求防护火力的时候,自然需要牺牲有效载荷。
而天鹰穿梭机是权贵们的奢侈品,追求速度和舒适度的时候,载荷从来不是必要的考虑。
真正充当驮马运货的,是在古泰拉与大运地位相当的阿维鲁斯驳船。
与时速高达每小时一千九百公里,标载却只有六人的天鹰穿梭机不同,阿维鲁斯驳船是牛马中的牛马,牛马中的豪杰。
一千两百吨的载重量只是各大铸造工厂的免责声明,两千吨不怕,三千吨不慌,大梁的震颤只是技术性调整,一次只能运输三辆黎曼鲁斯是黎曼鲁斯坦克的问题,不是阿维鲁斯驳船的过错。加装分层框体结构,高度七米的舱内空间完全可以一分为三高效使用。
审判官奥达奇有备而来,阿维鲁斯驳船备了十三艘,再加上纳法尔收缴的两艘,勉强能应付人口转移的运力需求。
在完成对奥米达斯巢都的政治攻势前,卡兹还得在旷野上,森林中,与绿皮兽人进行坦率且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