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起在街上走走停停,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长孙缺忽然想起来这人上次去茶楼找她的事情,“你上次,是怎么找到我的?”
百里熙挑眉,“保密。”
长孙缺有些意外,以前百里熙可是从来不会和她说“保密”的,这男人现在有小秘密了。
不过藏来藏去也就两种可能——这男人派了暗卫在她身边,但这种决计瞒不过寻冬;第二种是这男人有自己的情报系统,知道她的行踪。
这样的话,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了。
长孙缺没有继续往下问,“你什么时候出发去岭南?”
百里熙:“本来说是后日的,但是朱尚书家出了这档子事情,陛下大怒,说是要彻查礼部上下,朝中现在都在忙着这档子事呢,去岭南的事情就先搁置了。”
长孙缺听着,只觉得荒唐,没想到真的就会因为酒色之事而耽误赈灾这等大事。
百里熙没听到长孙缺的声音,便是自顾自地往下说:“我也觉得挺荒唐的,这偌大的大彦朝,曾经是多么辉煌,现在的大彦朝……”
他看着路上的那些百姓,他们面色匆匆,在街上步履不停。
“他们每个人都在为了生计奔波、忙碌,但是一年到头来却会发现手上根本余不下多少银子,甚至是……甚至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存款,可能到头来就不过就是我们一场吃饭或者出去玩的花费。”
长孙缺看着百里熙,也不由得顺着他的眼神,看着周边来去匆匆的人。
百里熙说的是实话。
在灾难降临之时,他的这句话显得更为真实。
路上老幼妇孺皆有,他们在路边佝偻着身体面容上满是岁月的痕迹。
街边的商铺,冒出了腾腾的热气,女人冒着招呼顾客。
“热气腾腾的,出炉了!有人想吃面条吗?”
女人在街边招呼着生意,见着长孙缺还有百里熙便是红着脸上来打招呼,“小姐、公子,要不要来碗面条?”
百里熙看着长孙缺,像是在询问长孙缺的意见,长孙缺也看着百里熙。
一时间两人面面相觑,在那时,长孙缺明白了百里熙的意思,开口道:“那吃一碗吧。”
女人兴高采烈地回去,下了面条。
身后还有个及她腿高的小孩凑上来,缠着她说喊:“娘亲,娘亲……”
长孙缺拉着百里熙坐在一旁。
两人锦绣华缎,与这街边小摊属实不符。
趁着小娘子上面条的功夫,长孙缺开口问:“小娘子,你这面条多少钱一碗?”
“十二文。”怕是觉得长孙缺觉得她这价格贵,小娘子补充道,“如今灾难频发,粮食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娘子不要觉得我这价格高了。”
长孙缺摇摇头,“没有,只是许久没有在街边吃过了,现下有些好奇。”
小娘子松了口气,孩子又凑了来,说到,“谢谢娘子、公子光顾我家小店,我们家面很好吃的,希望你们下次还能来。”
小孩声音脆亮,整个身子躲在母亲身后,只伸出来了个脑袋,怯生生地看着他们。
百里熙笑着伸伸手,“小孩,你今年几岁了?瞧着你这年纪,该是上书塾的年纪了。”
小孩摇摇头,“七岁了,没上书塾……”
小娘子此刻脸色也是尴尬地很,“公子说笑了。这上书塾的费用于公子来说怕是抬抬手指的事情,但是我们这些钱财尚且能生活的人来说,书塾的费用又哪里能负担的起?”
百里熙此时面色愕然,转头又看着长孙缺。
民生艰难之道,他明了,但是如此艰难也是出乎他意料之外。
上京城中的孩童尚且没有钱财上书塾,那上京城之外呢?
“上书塾的束脩多少?”
“三两银子。”
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
百里熙看了眼身后的侍卫。
那人便是上前,直接掏了六两银子出来放在桌面上。
“孩子还是得读书、识字,将来才能有别的出路。”
小娘子看着那银钱,眼泪顿时充满眼眶,拉着自己的孩子跪下来给百里熙磕头,“多谢贵人,多谢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