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念月紧蹙着眉头,眼皮浮动,睡得极不安稳。
楚思雪气游若丝躺在床上,面色苍白。
楚念月跪在地上,哭得双目通红,“对不起……姐姐,都怪我,都怪我!是我不该对你说那些话,是我害了你!”
楚念月哭的撕心裂肺,都是她的错,她明明知道姐姐也喜欢太子,明明知道他们之间有婚约,却还不要颜面地让姐姐把太子让给她,甚至还说出“若是不让,从今往后我就没你这个姐姐”这种话。
她明明知道姐姐这些年来身子骨越发不好,受不得刺激。她明明知道的,她明明知道的……
“姐姐,你别离开我!太子也好,你要什么都好,别离开我!”楚念月哭的歇斯底里,这声音似乎惊醒了楚思雪。
她费力地睁开眼,扯出照常的温婉笑容来,“没事的,不是你的错,以后……太子殿下就拜托你了,要更爱他,连我的份一起……好吗?就当是为了我,小妹,你也要同太子殿下好好地……咳咳……相处,尽管我可能……咳,见不到了……”
说到后面楚思雪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弱,其间还夹杂着咳嗽,终于在看见楚念月忙不迭的点头答应时,她像是失去了一切的气力,缓缓闭上了眼睛。
“姐姐!不要啊!”楚念月大汗淋漓地惊醒过来,眼角已经沁出了泪珠。
楚念月无力的瘫软在床上,后怕的大口喘着气。
不行,她不能让这种事情重演。
她记得,姐姐在去世前不久有个神医游历到这里来,说是如果早些就可治姐姐的病,可惜姐姐当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现在距姐姐病重还早,她若是能求得那神医为姐姐治病,那当是极好的。
这个时候那个神医似乎还呆在他的家乡,他的家乡,好像是在南方,叫,叫什么来着……
楚念月轻捶自己头,暗自懊恼,自己的记性为何这般差,关键的地方却记不得了。
天只亮了些许,但宣政殿已经站满了朝臣。
“启禀圣上,黎曲县发生洪涝天灾,作物毁于一旦,百姓生计艰难,再加之今年的税收,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啊!”户部尚书铿然有力,声泪俱下的禀报着,“求圣上早日定夺!”
“臣附议!”“臣附议!”“……”黑压压的跪下一大半朝臣。
宣帝颇为头疼,“那爱卿们可有良计?”
大臣们顿时间噤若寒蝉,鸦雀无声得仿佛这大殿空无一人。
宣帝不由得恼怒,废材!偌大一个朝廷竟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看来是时候该肃清了。莫不是这些日子他太仁慈了?
宣帝清嗓,正准备要发怒,太子站了出来。
“儿臣有一计。”慕清翊掷地有声,吐字清楚,“儿臣建议府衙免除今年黎曲县的税缴,再令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此外,京城可派一大臣担任使者,携带银两及粮食,前往黎曲县,监督县令办事,防止有人中饱私囊,置百姓于水火之中。”
宣帝满意的点头,“好!翊儿果然是能继承大统之人!哈哈!就按翊儿说的办。”
宣帝的心情好了些许,“那关于赈灾大使的人选,可有毛遂自荐者?”
宣帝扫了一眼大臣们。大臣们有的面面相觑,不发一言,有的低头不语,就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应答一声。
宣帝眯起眼,哼,庸才一群。
“儿臣有一推荐。”
“……”
朝臣们涌出宣政殿,如释重负。
“多亏太子殿下有人选,不然这苦差事可不知要落在谁头上哟!”户部侍郎拍着心口,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
“甚是,那黎曲县路途遥远,行程艰难,气候恶劣,去一回可不得折腾掉半条命呀?”翰林掌事也表示庆幸这差事没落在自己身上。
“赈灾这事可向来不好办,一个不小心就要平白被安个贪污的罪名。乌纱帽先不说,脑袋都不一定保得住。”校尉郎撇撇八字胡,一本正经。
“话说回来,那楚怀风是何人哪?竟能得太子殿下亲自推荐。”瀚林副承事好奇的询问道。
“你竟然不知道他?楚怀风就是御史的长子,少有才名,文武双全,今年的秋闱,他可是有望拔得头筹,做得那风光状元郎呢。”与御史稍微交好的官员八卦过来。
“那太子殿下一定很器重他吧,毕竟是未来岳家的长子。”副承事恍然大悟般。
“依我看哪,太子殿下怕是厌弃他了,这差事可不是一门好差事啊。”户部尚书路过他们,老神在在的撇下一句话。
“……”
“太子殿下,请留步。”
慕清翊顿住脚步,这声音是御史大人。
他转过身,果然见御史大步流星地朝他走来。
“御史大人有何要事?”慕清翊思忖着他是月儿的父亲,又是朝廷中的肱股之臣,开口很是温和。
“太子殿下您为何推荐怀风任这差事?您这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啊!”御史痛心疾首,他就这一个儿子啊,这要是出点什么意外,他怎么对逝去的夫人交代?
“御史大人大可不必担心,吾自然是不会置他于死地的,毕竟他是月儿的兄长。”
只是叫他吃点苦头罢了。
慕清翊打着自己的小心思。
御史将信将疑,楚思雪早将太子心悦念月的消息传达给了他,但他总感觉奇怪,明明在那次宴会——念月落水的那次,他还公然承认太子妃就是思雪,这没两天怎么就改成了念月呢?
“总之,怀风可千万不能出事!太子殿下您可得一诺千金。”御史再三强调。
“放心吧,御史大人。”慕清翊信誓旦旦。
楚念月手中握着笔,神情恍惚,迟迟落不下去。
她思索了一天也没能想起那个神医到底在哪。
“三小姐!圣旨到了,老爷请您出去接旨!”丫鬟急急忙忙的冲进来传信,惊得楚念月手一抖,墨便落在洁白的宣纸上,晕染出一片污色来。
“此次圣旨是关于何事的?为何这般突然?”楚念月随着丫鬟走着,她问道。
“听说是关于大公子的事。但具体奴婢就不知道了。”丫鬟低着头,在前面边领路边回道。
楚念月到的时候,大家都已到齐了。
“楚三小姐。”手里攥着圣旨的太监朝她点了个头,脸上竟无一丝不耐。
“劳烦李公公久等。”楚念月应了声。
这位中贵来头并不小,是宣帝身边最亲信之人,他的地位权力比一般的官员可是高上许多。
楚念月记得,上一世宣帝崩后,他尽心尽力的办好宣帝的葬事,便就随了去了,其忠心为人称道一时。慕清翊还为他追赠了封号。
“御史楚府接旨!”李公公展开圣旨,声音尖细却不刺耳。
众人立即跪下,头几乎伏在地上。
“承天之意,人君诏曰:今有御史长子楚怀风,心系黎民,才华过人,闻黎曲县天灾降世,朕思忖再三,决命楚怀风为赈灾大使,三日后携物资出发赈灾,为国分忧,钦此!”
随着圣旨一字一句地被念出来,楚怀风的心一沉再沉
他对政事自然是有了解的,他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好差事。再者,距离秋闱已时日不多,他本打算趁此时间专心攻读,以便能一举中的。
此去黎曲,他就无多余空闲温习功课了,且于路上不能有耽搁,否则也许就赶不上秋闱了。
这于他实在不利。
“楚公子,接旨吧。”李公公看楚怀风有些怔愣,忍不住提醒道。
楚怀风深吸一口气,接下这似有千斤重的圣旨,“草民接旨。”
送走了李公公,御史瞧见他心思沉重,只能叹口气,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这事若是办好了,在圣上面前也算是有了个好印象。
楚思雪静静的,不发一言,接完旨就安静地离开了,那背影显得比以往更加瘦弱。
黎曲县……
楚念月琢磨着这个名字,为什么这个名字这样耳熟呢?
她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