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工作,还是自己做点事情?”高音希又问李持安。
“我还想看看能不能做些别的。”李持安陷入思考,“之前想着和陈里一起把医院经营好,现在想想,真是白忙活一场。”
她等到被背叛才发现,不管是医院还是家里,经济和事业的主动权都不在她手上,离开陈里,这些事情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唯一和她有关系的是她写的书,学的课程,考取的那一张又一张的证书。
这些都是这个家里,陈里转移不了,完完全全属于她自己的东西。
她才明白,一个女人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牢不可破的事业有多重要。
“我以后再也不要做辅助岗了。”看懂了利益的归属,李持安也明白了未来自己的定位。
“很好。”高音希很支持李持安的想法,“之前的经历就当积累人生经验和经历了,还好你一直在折腾。”
只要有折腾,就会有收获。
要是李持安这些年真的甘于当家庭主妇,只把自己的时间放在洗衣做饭带孩子身上,不学习,不成长,才是真的完蛋。
什么经验和技能都学不到。
“就是,事情做了就有功,不是赚到钱,就是赚到做到。”许竹文补充,“小说和书籍写了就能赚,别丢了。”
“如果还是感觉到焦虑和不安全,你可趁此机会好好思考以后要做什么,除了我们,你还可以去找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其他的朋友,多问,多看,多想,不要害怕,也别不好意思,聪明人都会请教高人,问一个人不行,就问三个人,问三个人不行,就问十个人,问完十个人,你再综合他们每个人的意见,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高音希又笑,“做事情最忌讳的是闭门造车。”
希希那么有实力和能力,还那么虚心、谨慎。
“我终于明白你之前为什么有了想法后,总是不断的问人,问完这个问那个,原来你是在衡量,想要得出一个更接近客观的结果。”
“是的,想法只是想法,如何检验想法是否可行,是否能落地,就需要投入到市场中去检测,而投入市场第一步,我们可以问问朋友,和相关领域里的高手,如果他们觉得可行,那就做下一步,如果他们都说不可行,那我就要掂量掂量,这是否只是我主观性觉得可以的想法而已。想法不值钱,真正能让想法变现出价值,才值钱。”
“我知道了。”李持安看懂了,高音希真是用商业思维在做事,“我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对的,就应该这样,不要怕麻烦别人,你能麻烦谁啊?”高音希看到李持安一脸受教的表情,忍不住多说几句,“能被你麻烦的,你那些事都不是麻烦,不能被你麻烦的,你也麻烦不了人家。”
“精辟!”李持安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她确实有种限制性思维,总怕麻烦别人,总想着凡事靠自己。
如今想来,这何尝不是一种不配得感呢?
“谁的人生都有低谷的时候。”高音希恳切道,“你现在是遇到了困难,度过去就好了,又不是什么天塌下来怎么努力也过不去的事。”
要真遇到了怎么努力也搞不定的事情,就不用搞了。
直接摆烂!
“你这次发现陈里出轨,没有瞒着,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保留证据,规划离婚,来找我们一起商量后面怎么办,我觉得就很好。”高音希的声音娇娇嗲嗲的,看着李持安的眼神温柔极了,“集我们三个人的智慧去办事,总比一个人苦思冥想的好不是。”
外面有的是女人在发现老公出轨后,为了一些面子啊,钱啊,家庭啊,孩子啊什么的,藏着掖着怕别人知道,替老公隐瞒,隐忍着,委屈着。
最后圆满没求到,只求到一身的情绪病。
傻不傻哇!
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健康更重要的东西呢?
高音希想。
许竹文换位思考了下李持安,“她以前是觉得我们没结婚,无法共情老公孩子等等事情。”
所以有事也不跟她们说。
当然,还有原因她没说。
或许是她和音希以前时不时吐槽朋友见面就提老公孩子很烦。
“无法共情不代表没想法嘛。”高音希佯嗔的看了李持安一眼,“我们是不耐烦总听人说她们的丑老公和丑孩子,婆婆小姑等家长里短,可你又不是那种人,重要的事情说说怕什么。”
“对的,这我可得站希希了!”许竹文眄睞周围,“你历练的少,也不防备人,现在吃多大亏。”
李持安知道表姐说的是被陈里转移财产的事。
她何尝不悔?
“是我没有防备心。”
“对吧。”许竹文对此感到十分惋惜,“唉,这人真的太坏了。”
被陈里转移出去的可是真金白银实打实的钱啊。
几百万。
一个人没有暴富的好运,得多久才能赚到?
“钱这个东西,来来去去,很正常的。”高音希看着李持安目光泫然的脸,心痛的同时忍不住开解道,“我觉得从一段错误的关系中走出来,看清现实,想明白未来要走的路更重要。”
李持安哀叹一声,“我觉得和陈里在一起这么多年,最大的幸运是没赚到少钱,最大的不幸也是没赚多少钱。”
“嗐!”高音希说,“内心空洞的人是填不满的,这些年你虽然没有赚很多钱,但也不是没赚钱啊,你看,陈里什么时候满意过?”
“这倒是。”李持安想到陈里总跟她是说压力大,钱不够的事,疼痛爬上背脊,“明明我们生活也过的去。”
“你们缺钱吗?”高音希凭心而论,“你们缺的是让陈里拥有一颗富足的心。”
内心匮乏的人,拥有再多都觉得不够。
这才是陈里总对现状不满意,到处攀缘的原因。
人一旦愿意睁开双眼直视一个人,想要看清他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从前那些为了求得一个普世价值的标准,而自动忽视的细节如同藤蔓,迅速生长蔓开,更清晰的显示出来原本的面相。